|
早在100多年前,汕头就有一条通往潮州的铁路——潮汕铁路。在建筑这条铁路的时候,潮汕铁路公司在火车站前面韩江边建筑了一座接连汕头市区的梭船活动浮桥,1935年改建为钢木结构桥,以便来往乘客、行人、车辆等通行。这条桥主桥长78.93米、宽14.2米,以投资建筑铁路的印尼华侨张氏兄弟二人的名字命名为“榕耀桥”,老百姓习惯叫它为“火车桥”。
1967年,“火车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结构桥,并改称“解放桥”。这是因为,在1949年10月24日那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一支穿着蓝色制服的先头部队,沿着潮汕公路,跨过火车桥进入汕头市区。许多汕头老百姓自发结队到这座桥上迎接解放军进汕头,对很多人来说,那是他们一生中难忘的大事件,具有特别的意义。于是,人们也将这座桥作为一种纪念的载体。
由于解放桥与潮汕路汽车总站相邻,通往礐石大桥,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发挥着交通要道的作用。
解放大桥位于梅溪下游厦岭港口,南岸接火车路,北岸接杏花路、潮汕路。该桥前身为1908年前后潮汕铁路公司临时搭建的梭船活动浮桥,1935年改建为钢木结构桥,桥身为钢梁钢柱承架,桥面用杉木铺设,主桥长78.93米,桥面宽14.2米,其中车道10米,两侧人行道各2.1米。因系潮汕铁路公司出资兴建,便以该公司主事人张榕轩、张耀轩兄弟之名命名为“榕耀桥”。在使用了几十年之后,处于交通要道的榕耀桥已不适应发展需要,且于1965年发生桥面陷塌。遂于1966年,汕头市政府投资59.8万元,由城建局设计,市政公司承建,对榕耀桥进行改建。1967年建成通车,定为“解放大桥”。桥为钢筋水泥双曲拱结构,主桥4跨长154米,桥面宽13米,其中车道9米,两侧人行道各2米,南端引桥为154米,北端为142.5米,桥下梁底标高6.3米,平均高潮水位0.46米,设计荷载能力为汽车10吨,拖载60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