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保山市腾冲县曲石乡龙川江上,全长30米,伸臂式木梁桥,始建于明代,1776年重修,是腾冲县现存重要古桥。其结构精巧,两端有石砌桥台,上建台亭,桥身为长廊护盖,全桥用楸木制成。野猪箐桥成为百姓遮风挡雨最好的一个避风港,亦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一个休闲场所。
位于腾冲曲石乡的龙川江河谷,为最具代表性的悬臂式木拱桥。该处原为铁索桥,抗日战争时炸毁,1948年重建时,利用当地木材资源丰富和相关技术比较成熟的有利条件,改建为木悬臂桥。
野猪箐木悬臂桥位于曲石镇箐桥村东南约300米的龙川江上,为古道从永安龙江东岸直下千双转西前往曲石的主要过江通道。桥原名“成德桥”,依两端江岸崖壁支砌石墩,墩上利用杠杆原理以五排巨大的紫楸圆木逐层叠压,相向延伸至江心,连接形成桥拱,总长40.65米,净跨28米,桥面宽3.3米。
据建桥碑记载,此地旧设小舟于渡口,为解渡河之难,僧人李成德于清康熙32年(1603)出资建桥。康熙44年(1616),桥梁被水冲毁,乡民杨上宾重建。后屡毁屡建,1942年滇西抗战爆发后,为阻止日军进攻腾北抗日根据地而主动将其炸毁,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有效解决古道交通难题,恢复发展地方经济,在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先生倡导和乡绅吉运春的主持下,利用当地木材资源丰富且相关技术比较成熟的有利条件,于1948年集资将其改建为悬臂式木拱桥,沿用至今。
201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18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野猪箐木悬臂桥,位于曲石镇北8公里箐桥村东侧的龙川江河谷上,为腾北古道自箐桥前往江东阡双一带过龙川江主要通道。地理坐标:东经98°35′59.2"、北纬25°16′18.1",海拔高程1425米。桥依两端江岸崖壁支砌石墩,墩上利用杠杆原理以五排巨大的紫楸圆木逐层叠压,相向延伸至江心,连接形成桥拱。再于其上铺设木板、支砌屋架,形成桥面和桥亭雨篷。桥总长40.65米、净跨28米、拱高12.2米、桥面宽3.3米。全桥整体结构原理和造型风格均与界头乡的顺河木悬臂桥相同,惟因地处险滩峡谷,气势较前者更为雄险壮观。野猪箐系因过去常有野猪出没而得名,其地山形夹峙,谷窄箐深,素为腾北古道从界头南下曲石过龙川江的天险要隘。据史籍记载,早在明末清初就由当地乡村在此兴建铁索吊桥以供人马通行,后在清咸同回汉战争期间被烧毁。清光绪初年,时任腾越厅同知陈宗海受命整治战后乱局,恢复发展地方经济,乃于光绪八年(1882年)捐资重建铁索桥,以成就惠民功德之意命名“成德桥”,前后沿用数十年。1942年滇西抗战爆发后,地方军民为阻止日军进攻腾北抗日根据地而主动将其炸毁。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有效解决古道交通难题,恢复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各界从实际出发,利用当地木材资源丰富且相关技术比较成熟的有利条件,于1948年集资将其改建为悬臂式木拱桥,长期相沿维护、使用至今。2012年公布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