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云南桥梁    大理篇    
云龙县比江钢架桥
〈〉〔〕[]{}

云龙县比江钢架桥
 
云龙县比江钢架桥
 
云龙县比江钢架桥
 
云龙县比江钢架桥
 
云龙县比江钢架桥
 
云龙县比江钢架桥
 
云龙县比江钢架桥
 
云龙县比江钢架桥
 
云龙县比江钢架桥
 
    小铁桥位于大理州云龙县宝丰乡境内,上世纪40年代,在当时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了保证滇缅公路的畅通,惠通桥、昌淦桥及小铁桥等一批重要节点上的桥梁开始陆续建设。滇西人民对小铁桥的建设投入了极大的爱国热忱,从全国各地抽调的技工加上5000名保山民工,1200名云龙、永平、昌宁石匠组成了强大的建桥队伍,为小铁桥、昌淦桥的建设工作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小铁桥由当时交通部技术厅桥梁设计工程处负责设计,是一座公路钢桁梁桥,全长66.63米,桥体钢构部分总宽为6.7米,桥面净宽为4.778米。上部结构是钢桁架梁,下部(墩台)由石料砌筑,整个桥体的加工、制作、安装的精细程度都让人叹为观止,建桥用的钢材及部分技术支持由当时的同盟国美国邀其国内的钢铁业巨头“卡耐基钢铁公司”提供。
  小铁桥是云南最早的公路钢桁架桥之一,桥体用料精良、造型简洁美观,是当时工业水平的完美典范。它横跨澜沧江支流沘江,是抗日战争时期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的唯一陆路通道——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上的战略桥梁之一,在担当战略重任的同时也成为了中美两国携手反法西斯斗争的见证和中国军民抗击日寇保卫家园的珍贵实物。2005年6月被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因小铁桥地处功果桥水电站淹没影响区,为配合功果桥水电站的建设,更好地保护好文物,将其历史信息及价值真实、完整的传至后代,需对小铁桥进行迁移保护。
  受云南省移民局委托,我所承担了小铁桥迁移保护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及组织实施工作,确定于宝丰乡宝丰古镇进行复原保护。由于文物本体和所处环境等特殊性,小铁桥在施工工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是在拆除、搬迁及运输工程中,小铁桥属于文物,对其原构件需加强保护;桥面净跨度达66米,又属高空作业;桥建成已70余年,钢构件锈蚀较为严重,很多构件难以拆卸;施工工艺多为铆接,使钢结构的拆卸成为一大难点;桥台面石风化严重;施工现场道路及周边环境复杂,生活条件较差;桥构件尺寸较大,对工程进度及安全造成影响;桥体主桁架需整体吊离桥墩,且作业平台位于河床之上,对大型起重设备作业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在新址复原重建工程中,协同县移民局、乡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临时用地及永久用地的征收工作,根据现场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和三通一平的施工,确保后续工程顺利进行;施工施工区间时值雨季、施工现场道路及周边环境复杂;临江面施工,桥台、桥墩基础在河床水平面以下,降水、排水成为工程难点之一;作业平台位于河床之上,对大跨度钢结构吊装等大型起重设备作业造成严重影响;施工现场必须增加大面积围堰施工,现场场地多次平整压实,大型起重设备才能进场,由于围堰面积增加,江面宽度缩小,水流涌急,对施工人员作业及安全造成影响;西岸桥台连接道路和原有道路重合,施工时断交时间不能过长及附近村民土地纠纷的干扰导致施工进度缓慢。
  最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小铁桥迁移保护复原重建工程:
  拆除前对桥面、桥台、桥墩所有构件进行编号、记录,配备辅助技术人员依据图纸进行全过程指导编号,以现场为准并及时整理归档。
  拆除工作按照建造施工的逆序进行,桥面拆除顺序为:桥面钢板→钢横梁→钢纵梁→主桁架→主桁架分解;桥台、桥墩石构件拆除时先用手锤和錾子沿灰缝凿出个口,再用破楔将砂浆撑开,使石构件互相脱离,拆除顺序为从上向下、由两边向中间逐块拆除;桥台、桥墩石构件拆除的同时,及时清理桥台、桥墩内部甚至周边土石方,防止土石方垮塌;每块桥台、桥墩石构件拆除后及时用钢丝套绳栓牢,再由桥台上方的扒杆吊车吊至桥台顶面;然后用人工搬抬到作业区临时堆放处进行临时存放,最后分类装车运输。复原重建工程尽量使用建筑物本体的原构件,钢结构构件约89.93%、桥台和桥墩面石构件约41.09%采用原始构件按编号归安,其它按照原建筑构件尺寸及原工程做法进行补配,最大限度保持了小铁桥的原状风貌及特色。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完成该项目文物建筑原址现场实测、勘察、照片拍摄、资料收集、迁移新址选择等外业工作,在上述基础上于2009年5月完成了勘察报告、实测图、拆除及运输方案的设计工作,并获得云南省文物局批准。2011年4月完成新址复原重建方案及施工图的编制工作,2011年5月16日获得云南省文物局批准。2011年6月提前进场协同土地管理部门进行临时用地及永久用地的征收工作。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完成小铁桥整体复原重建工程。2015年3月18日该项目通过了竣工验收。

  比江桥是一座两孔不等跨的半穿式钢桁构石台木面桥,
  位于滇缅公路云龙县大栗树与功果吊桥之间,老里程为575公里,跨越澜沧江支流比江下游。它于1940年抗日战争期间建成通车,是我省公路上的第一座钢桁构桥。桥孔的钢架,一孔长24米,另一孔长30米,桁架高2.4米,两边桁架中距5米,桥面净宽4.2米。其横梁为工字钢、纵梁为木梁,桥长58.6米,设计载重为10吨卡车一辆。桥墩石砌,东岸桥台高6.9米,西岸桥台高7.8米。此桥由当时的交通部技术厅桥梁设计处设计,滇缅公路澜沧江桥工队施工,木桥面每5年更换一次。
  1972年滇缅公路永平至芭蕉河一段36公里公路改线后,比江桥成为昆畹线迂回线上桥梁。1982年,永平公路管理段将比江桥木桥面更改为钢桥面。
 
     
上一座 ┇ 云南桥梁 大理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