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云南桥梁  大理篇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老百晓集桥注:功果桥现在仅剩下石砌拱形门。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云龙县功果桥镇功果桥
 
    功果老桥头位于大理州云龙县旧州镇功果村东,澜沧江西岸,是云龙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功果老桥原为铁链吊桥,于1921年,由云龙宝丰人董坊捐资建造,取名为“青云桥”。修筑滇湎公路后,另建为钢索吊桥,以通汽车,命名为“功果桥”。功果桥因地处滇缅公路的咽喉,从1940年10月12日至1941年2月17日,日本帝国主义共出动飞机242架(次),对功果桥空袭16次,投弹近千枚,在日机空袭中,功果桥被炸毁,仅留下矗立在江西面的老桥头。老桥头高6.8米,桥孔净空3.2米×4米,至今仍弹痕累累,记载着云龙军民的抗战历史,是抗战纪念的丰碑,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实物教材。
  功果老桥头因地处在建的功果桥水电站的淹没区内,为了配合功果桥水电站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保障功果桥水电站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更好的保护好文物,受省移民局委托,经云南省文物局同意,我所承担了功果老桥头的迁移保护工作。
  2008年9月上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现场实测、勘察、照片拍摄、资料收集、迁移新址选择等外业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勘察报告、实测图、拆除运输搬迁方案、迁移保护规划及复原重建施工图设计,所有设计文件同期获得了云龙县文化体育局、大理州文化局、及云南省文物局的批准。2008年9月20日到10月30日历时40天,完成了功果老桥头的拆除、搬运和临时堆放工程。2011年3月9日起,开始在原址西南方向,距原址约1400米处的公路上方的新址开工复建,复建工程主要包括石桥塔、驳岸、场地地面、碑亭、挡墙、排水系统、绿化、游路及碑文等。

  抗日战争时赶修的滇缅公路,跨越澜沧江,必须在云龙功果渡口修建吊桥。1937年冬,省公路局派夏国光为主任,会同交通部来滇协助工作的徐以枋、郭增望工程师,筹建柔型钢索吊桥。工程1938年3月1日开工,5月26日竣工,6月9日正式通车,命名为"功果桥"。
  功果桥设计载重7.5吨,桥塔采用砌石拱型门式,高7.75米,桥台纵向中距88.55米,横向中距3.8米,主索Φ35毫米麻心钢索8根,上下游各4根,设Φ38毫米圆钢吊杆55对,杆距1.53米,纵横梁全用木材,行车道净宽3米。建桥时普通工人就地征雇,石工来自腾冲,并由缅甸聘来一名印度籍技工负责吊装工作。当时所用建材购自缅甸,滇缅路尚未通车,器材进入国境后全靠人背马驮转运。钢索既重又长,不能切断分运,只好将钢索成盘展开,每隔4米绕成直径约1米的圆圈,用铅索扎紧,在圆圈内穿入抬杠,由两个人前后抬一圈。一根数百米的钢索就是用这种"一条龙"的方法,从国界起沿着崎岖山路运至江边。其艰难险阻难于言表,其运钢索之智慧令人叹服。

  1938年,滇缅公路建成通车,澜沧江上建成一座柔性钢索吊桥--功果桥。该桥1938年3月1日开工,同年5月21日竣工,设计载重7.5吨,桥塔采用石砌拱形门式,高7.75米,行车道净宽仅3米。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云南桥梁 大理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