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解放东路东端、自由路西端, 是桂林市城区横跨漓江最早的桥梁。始建于1939年, 时抗战军兴, 桂林屡遭敌机袭击,
为疏散城区人口, 建成钢木桁架上承式桥梁, 定名“中正桥”。长181米, 宽11米, 5孔, 每孔跨36米, 木桥面, 荷载10吨。1944年10月,
日本侵略军压境, 炸毁2、3孔桥面。1945年7月, 占领军溃败时炸断2、3号钢梁。1946年2月修造“中正浮桥”。1951年7月, 在原址重修钢木桁架结构,
更名解放桥。1957、1962年先后两次维修。
1972年, 解放桥保留下部结构, 加固桥墩, 拆除上部结构, 扩宽桥面, 改建为空腹式混凝土双曲拱桥。全长239.3米, 其中主桥215.3米,
引桥14米; 高4.36米, 5孔, 每孔跨径34.9米;桥面宽15.5米, 其中车道9.5米, 人行道南北各3米;荷载汽—13级, 拖—60级。扩建后极大地便利了两岸交通,
为桂林人民生活、生产作出重大贡献。
2001年新建的解放桥桥型为5跨空腹式箱型连拱桥,桥型简洁通透,美观新颖,与周围山水和景观相协调,不仅是城市市中心区联系漓江两岸的交通枢纽,而且是一座景观桥、一处新景点。新桥主桥长284米(旧桥长238米),宽45米(旧桥宽15米),有三大弧形,两小弧形,其中机动车道宽22米,为双向6车道,两边非机动车道各宽4.5米,人行道各宽2米,桥梁下部结构为4墩2台,102根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在桥的两端和桥底有辅路可以通过桥的两大弧形,桥大气美观,人文底蕴深厚,桥底刻有各种图案,晚上在灯光的点缀下,更加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