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京杭大运河桥梁 |
邳州大王庙 |
〈京杭大运河〉〔〕[]{} |
|
1958年,国家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线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从此,泇河航道废弃,仅保留韩庄以下河段,被称为韩庄运河,与南四湖湖西航线及不牢河河段并称京杭运河苏鲁东、西线。但随着台儿庄古城的声名远播,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更加认同“台儿庄运河”这个称谓。 今日的台儿庄运河为京杭运河枣庄段的一部分,航道上起微山县韩庄镇南微山湖口,下至邳州市大王庙村与中运河汇合,其中有36公里河段流经台儿庄区境内。 台儿庄运河的开通,有效避免了黄河决口堵塞,并一直作为主航线畅通至今。目前,台儿庄运河通航里程占京杭运河通航总里程的三十分之一,并被评为国家文明样板航道,鲁南地区生产的煤炭、煤化工产品、建材等,通过这段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苏沪浙,已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贯通南北绵延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唯有微山湖两侧各有一条运河航道,由北平行向南。湖西一条沿微山湖向南到蔺家坝与不老河相汇,折向东在大王庙注入中运河。湖东一条由胡庄镇从微山湖引出经台儿庄与中运河相接。 这是我们在现在的地图上大致能看到的两条运河的走向,历史上的面目远比这个复杂,这之中有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湖西湖东两运河的形成实际上也反映出从引黄济运到避黄保运的治河过程。 元朝初年的漕运基本上是利用隋炀帝时所开凿的那条南北大运河,但这条路线,不仅河道迂回曲折,而且水陆并用,很不方便。元朝定都北京,每年所需江淮一带粮米北运,海运损失严重,陆运耗资过繁,急需开辟一条直接沟通南北的内陆漕运航道,因此,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也就应运而生了。 元代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由兵部尚书李奥鲁赤主持兴工开河,首先疏导了济宁以南至徐州的泗水航道,利用泗水为运河(此时的泗水实际上早已被黄河所夺,成为入淮的水道,所以泗、黄、运同用一个水道),直通大浮桥(今徐州市北镇口附近)。同时重点开凿了从济宁至东平的济州运河。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开挖会通河,从东平北至临清,此时的会通河是狭义上的会通河。到明永乐年间重开会通河,这时南至徐州,北至临清,统称为会通河。微山地区的运河就是会通河的一部分。 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黄河于徐州、沛县等地决口。越过运河,闯入昭阳湖,遂使运河庙道口一带淤塞了30余里。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黄河又于肖县大决口,洪水再次闯入昭阳湖,使河道淤塞,严重地破坏了明朝京师的漕运。于是,嘉靖四十四年到隆庆元年间(公元1565~1567年),几经曲折,将河道由湖西洼地,移往湖东高地,即由泗水(今天的微山湖西)东迁开挖一条北起南阳,经建闸、夏镇,南至留城,全长141里的漕运新渠(今已没入湖中),从而解决了河道淤塞的问题,大批货船进入新渠顺利北上。但为确保运河水量充足,仍采取引黄济运的办法,导致新河只用了30年就被淤平了。 有鉴于此,运河不得不再次东徙,并与黄河彻底分开。运河由微山湖中的新渠东迁至湖东的泇河(今韩庄运河—中运河),供水完全依赖微山湖水,才使运道大定。新渠则被作为微山湖的泄洪道,由此保证了南北漕运畅通。泇河除部分河段是利用天然河道外,全由人工开凿。三任河督前仆后继,刘东星因病殉职,李化龙丁忧离职,直到曹时聘的主持下,才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顺利通水。泇河的成功开凿,不但一劳永逸地避免黄河对漕运安全的威胁,也使得黄河治理时不必考虑保运因素,因此治黄的成功率也大大提高。清代人靳辅称这次疏开运河为明代治河的最大成绩。 这就是在微山县狭长的版图上历史上南北流淌过的三条运河,由西至东分别是元代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的会通河(此段以泗水为基础)、明嘉靖四十四年开挖的漕运新渠、明万历三十二年开凿的的泇河(韩庄运河)。其不断向东改道的目的就是闪躲黄河的水患,是由引黄济运改为避黄保运思路改变的过程。 如今的三条运河中的湖西运河已获新生。1958年,国家为加强北煤南运,将在古泗水、不老河的基础上新辟运河,这就是今天的湖西航道不老河,它与韩庄运河—中运河隔微山湖相望。两河在邳州大王庙汇为一水,入中运河南下,继续发挥着大运河的功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中间的漕运新渠早已没入湖中。而湖东运河的韩庄运河已没了原有的功能。此行去了韩庄,只见韩庄闸横亘在微山湖口,闸下为一片浅滩,如今的韩庄运河已沦为泄洪道。真是300年湖东,300年湖西。 |
||
上一座(徐州线) 上一座(台儿庄线) ┇ 京杭运河大桥 ┇ 下一座 |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