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广东桥梁  江门篇   
恩平市良西镇崩坎桥
〈〉〔〕[]{}

恩平市良西镇崩坎桥
 
    崩坎桥位于良西崩坎村前约1公里处,本名利济桥,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近200年了,1984年被列为恩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崩坎桥原来就隐没在竹林深处,走近才发现,桥已倒塌。吴如花说,崩坎桥跨越在潭流河上,桥面宽不足1米,由3块花岗岩条石合成,条石之间留有3指宽的缝隙,可以看见桥下的流水,以前的河道很深,站在窄窄的桥面上,感到心惊胆战。吴如花坦言自己刚嫁到崩坎村时,因为没走过这么窄的桥,有时爬着过桥,有时赶着牛,让牛走在前面,自己走在后面,死死牵着牛尾巴过桥。吴如花说自己的婆婆却没这么幸运,她婆婆有一次拉着牛尾巴过桥,因为下雨桥面滑,牛摔下河去,老人受了惊吓而去世了,所以没走惯的人是不太敢过桥的,遇到这样的情况,热心的崩坎村人常帮助路人挑担子过桥的。
  站在断落的桥头,可以看见砌桥的条石散落在两边,南岸的桥墩还完好,桥墩高2米,条石厚度约为30厘米,横梁厚约28厘米,全为始建时的原物,至今仍不失石桥旧貌,桥头长满苍苔,但仍可以看出石桥的轮廓,全用花岗岩条石组成,不用桥墩,只用两条方形条石竖在河中,架上横梁,在横梁和竖柱交接处凿有榫头,造成支架,再铺上石板,便成石桥,这些石桥的优点是耗料少,虽经近200年风霜,古色古香的精美石刻图案仍可以辨认。崩坎桥建成后,便成了重要的交通要道,是良西以及牛江人到圣堂、恩城的惟一通道,人们挑番薯、柴草经过此桥到恩城卖,甚至有的推着“鸡公车”(即独轮车)路过。崩坎桥还留下惨痛的记忆,村里83岁的老人冯灼安老人说,崩坎桥见证了土客械斗的历史,清咸丰四年七月起的一年多时间,客家人进攻恩平的牛江、朗底、大田等一带的土人村庄,连毁400多条村,千百逃难者通过此桥逃往县城,有的还掉进水里,甚为惨烈。日军侵华时期,进攻恩平的日军驻扎在圣堂,通过崩坎桥直入莲塘村,经过蜜仔龙村时有人在碉楼上对着日本兵指一下,说“日本兵来了”,就被日本兵一枪打死了,村人慌忙从崩坎桥逃走。10多年前的雷雨天气,历尽沧桑的崩坎桥倒塌了一半,剩下的被村人用铁线缠好,加以修补,后来被人炸鱼不慎炸塌了,就一直残留着现在的样子。吴如花说“桥还没倒塌时去地里干活近多了”,怀念之情溢于言表。看着斑驳的桥头,桥边的半截巨樟树头,羽毛般的竹影,以及响亮的鸟叫声,谁还会想起崩坎桥曾经的沧桑呢?
 
     
上一座 ┇ 广东桥梁 江门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