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文字是一道桥梁    温州桥梁  
苍南的古桥
作者:杨崴

    桥,通俗地说,就是跨水或凌空的道路。桥的功用是帮助人们越谷或跨水而行。苍南,地处浙闽边界,兼具山区、平原、海岛、滩涂等多种地形。山区多险山峻谷,虽风光秀美,但山涧溪流常险阻于山道之间。平原江河纵横、水道密布,虽独具水乡之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勤劳智慧的苍南人便在苍南这块沃土上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桥。这些桥或如彩虹跨涧凌溪而立,或如长龙横卧江河,或如年糕、亭阁别具一格,富有时代特征和人文气息。

  古老的历史
  苍南的古桥,存量丰富,大多数的古桥始建年代均较久远。在美丽的苍南山水之间,现仍存在的古桥共有40座。其中,15座始建于宋代,7座始建于明代,18座始建于清代,建筑时间最早的是位于芦蒲镇芦蒲村的年糕桥,始建于宋嘉佑七年(1062),最迟的是位于龙沙乡石塘村的通福桥,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此外还有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文明桥”。
  苍南的每座古桥,都有着古老而独特有趣的称谓,有的桥因村而得名,如渡龙桥、林官仓桥、徐家庄桥、上韩头桥、杨家宅桥、项家桥等;有的村因桥而得名,如洞桥村、新桥村;有的桥因地理环境而得名,如护法寺桥、樟树下桥,溪头桥;有的桥因独特的造型而得名,如年糕桥因其形象一块四方方的年糕而得名,又如雁齿桥因其形象飞行的雁阵而得名;有的桥以路为名,如建在浙南通往福建古道上的通福桥;有的桥则因建造桥时所发生的故事而得名,如洗马桥、安步桥、孝义桥等。这些桥大多以在桥板或桥沿题刻文字来标明桥的名称和建造桥的时间、历史,如五洞桥、榕城桥、奈何桥、护法寺桥等;有的则在桥头立碑来标明建桥时间、桥的称谓,并介绍建桥的故事,如险口洞桥、安步桥、广济桥。这些桥的故事,有的激人奋进,有的警世策人,具有积极意义。
  附:苍南的古桥梁表
序号
名   称
所在地
始(重)建时间
简    况
备注
1
年糕桥
芦浦镇芦浦村
宋嘉佑七年(1062)
单孔石板桥
保存完整
2
渡龙宋桥
灵溪镇渡龙村
宋熙宁六年(1073)
单孔石梁桥
经过改建
3
樟树下桥
龙港镇樟树下村
宋元丰三年(1080)
单孔石梁桥
经过改建
4
三孔洞桥
钱库镇洞桥村
宋元祐二年(1087)
三孔梁式石柱桥
保存完整
5
单板洞桥
钱库镇洞桥村
宋元祐三年(1088)
单孔石板桥
保存完整
6
护法寺桥
望里镇护法寺村
宋元祐三年(1088)
三孔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7
奈何桥
金乡镇小学内
宋崇宁三年(1104)
单板弓形小石桥
保存完整
8
溪头桥
马站镇棋盘村
宋政和元年(1111)
单孔三节石梁桥
保存完整
9
徐家庄桥
龙港镇徐家庄村
宋政和六年(1116)
三孔梁式石柱桥
经过改建
10
上韩头桥
灵溪镇韩头桥村
宋绍兴九年(1139)
四孔石桥
被填在地下
11
八郎桥
灵溪镇鱼塘口村
宋淳熙丁未(1187)
五孔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12
杨家宅桥
龙港镇杨家宅村
宋景定壬戌(1262)
三孔梁式石柱桥
经过改建
13
五洞桥
赤溪镇过溪村
宋咸淳三年(1267)
五孔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14
孝义桥
金乡镇坊下村
南宋
三孔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15
雁齿桥
龙港镇施良村
宋嘉熙年间(1237-1240)
三孔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16
清泗桥
南宋镇育英路
明洪武年间(1368-1398)
石拱廊桥
经过改建
17
绮川桥
马站镇棋盘村
明成化二十年(1484)
单孔石板桥
残破
18
永宁桥
钱库镇垟头村
明正德丁丑(1517)
三孔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19
宁丰桥
马站镇山边村
明崇祯三年(1630)
单孔石桥
残破
20
丰桥
马站镇小姑村
明崇祯十三年(1640)
单孔石桥
保存完整
21
高垟桥
渔寮乡高垟村
明代
石拱桥
保存完整
22
朱堡桥
马站镇城门村
明代
单孔挑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23
险口桥
藻溪镇险口村
清乾隆十六年(1751)
单孔石拱桥
保存完整
24
中溪桥
赤溪镇湖井村
乾隆三十五年(1770)
单孔石板桥
保存完整
25
洗马桥
金乡镇金马南路
乾隆五十三年(1788)
七孔石板桥
经过改建
26
马家桥
马站镇车岭村
清乾隆年间
单孔墩式石桥
经过改建
27
蔚文桥
莒溪镇西厅村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
石拱廊桥
保存完整
28
大魁桥
钱库镇中心河道
清嘉庆三年(1978)
五孔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29
济美桥
巴曹镇马鞍桥村
清嘉庆十三年(1808)
三孔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30
贮壶桥
巴曹镇水心村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
九间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31
榕城桥
马站镇棋盘村
清道光元年(1821)
单孔挑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32
项家桥
钱库镇项东村
清道光五年(1825)
九间梁式石桥
保存完整
33
安步桥
赤溪镇三步擂村
清道光五年(1825)
单孔石拱桥
保存完整
34
广济桥
沿浦镇南堡岭村
清道光年间
单孔石拱桥
保存完整
35
支造桥
灵溪镇新桥村
清咸丰八年(1858)
四孔石板桥
残破
36
通福桥
龙沙乡石塘村
清光绪十七年(1891)
单孔石拱桥
保存完整
37
利济桥
岱岭乡
清光绪三十年(1904)
三孔挑梁式石板桥
保存完整
38
东坑桥
马站镇大贡村
清代
单孔石拱桥
保存完整
39
英坑桥
马站镇大贡村
清代
单孔石拱桥
保存完整
40
莲花桥
浦亭乡灵浦村
清代
四孔石桥
残破
41 
文明桥
芦浦镇应家底村
民国
三孔石拱桥
保存完整

  和谐的自然之美
  苍南的古桥,倚山跨水,在建筑上十分注重与大自然的融和,具有和谐的自然之美,无论在造型上、在桥址的选择上,还是在周边环境的布局上都很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桥或与山、水、亭浑然一体,或与石板路、河流、街市、树有机组合,共同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苍南山区的桥隐约于青山碧水之间,弯拱飞架,拱影合璧,或如彩虹悬挂山涧之间,或如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如安步桥、险口桥、高垟桥、通福桥、广济桥,采用单孔石拱结构,横架在各险要之处,桥倚山水美景,山水因桥增色,桥给山与水增加了无限生机。险口桥建在平阳至苍南古道的最险要处,桥依山跨涧而建,两侧山崖壁立,桥拱高大,气势宏伟,桥下山涧急湍咆哮(现桥下为吴家园水库),山、岩、桥、涧和建在桥头的亭协调组合,构成一幅生动的古道美景。通福桥,建在龙沙镇石塘村的海堤上,一头依傍着青翠的山脉,一头横靠在抵挡惊涛骇浪的海堤上,为了防止海浪和山上洪水的冲击,桥洞高拱,桥体如一张巨弓,为了便于人们通行,桥的两侧再用青石条分别铺成数级台阶,一侧桥头植有一株高大的古榕树,桥的外围是宽阔的海塘,桥同周边的山、海、村落、溪流、古道、海堤互为衬托,交相辉映,使桥显得既优雅又壮观,成为苍南县“滨海—玉苍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坐落于渔寮乡交椅宽村的高垟桥建在有落差较大的山涧口,一侧桥头是用青石块铺成的一条通往山上烟火台的明代古石道,一侧桥头则建有一座神庙,神庙前植有两株高大的古榕树,山涧口凉风习习,古榕树华盖如荫,每到夏天桥面上洁净的青石板坐满了纳凉、谈今论古的村民,桥与自然相融合,桥与人的生活相融合,仿佛是一幅出自名家的山水画卷。
  苍南平原水乡的桥,有孝义桥、贮壶桥、项家桥、大魁桥、洗马桥等,大多是梁式石板桥,坐落于绿水平野和水乡村落之间,桥上过行人,桥下通船渡,古桥与街市、古屋、古树、船埠、堰闸、水巷组合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显示水乡水陆交通网的刚柔相济和古桥与环境的协调之美。

  丰富的人文色彩
  苍南的古桥往往与古碑、古亭、古树、古塔、古街市、古船埠等组合成一体,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项家桥、通福桥、樟树下桥、丰桥等桥头均植有大树,一桥一树、或一桥两树或一树两桥,树遮荫,桥作凳,人纳凉,树、桥、人组合成一道人文风景。护法寺桥,桥虽然不长,但桥的一侧岸上建有五座古塔(现仅存三座),植有两株大榕树,一侧桥头还用石板铺成几级台阶,为人们提供打水、洗菜、洗衣的场所,小桥流水、唐宋古塔、参天大树,有序组合,别具风韵。孝义桥,桥头植树立庙,桥上行人匆匆,神庙香烟袅袅,桥头古树招凉,桥、树、庙相依相衬,独具水乡韵味。险口桥桥头建有一座凉亭,象一座驿馆,可供行人休息或暂住过夜。亭边崖壁上还有刻于乾隆三十七年的摩崖题刻,这是关于经过险口洞桥的古驿道的最早文字记录,桥旁还有立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奉宪示禁”碑,禁止砍伐道旁树木以确保行人安全。蔚文桥、清泗桥亭、桥、庙结合,亭建在桥上,庙设在亭内,桥下溪流潺潺,桥上亭如长廊,是苍南境内仅有的两座“廊桥”,廊亭内设美人靠栏和神龛,桥是成为了村人交流信息、休闲娱乐和祈祷平安吉祥的中心场所。蔚文桥的廊亭内,还设置了电视机、录音机等,供村民观看电视节目、听听渔鼓唱片。孝义桥桥头原来立有牌坊,通过牌坊“讲述”建桥人(陈鳌、陈鹗两兄弟)孝义传家的故事,现桥两侧尚存牌坊石柱。造一座让人通行的桥,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还需要集思广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桥的建造和保护过程中就往往会产生一些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和教育人的佳话,安步桥、永宁桥、广济桥、通福桥等均以立碑来“讲述”建桥的历史、困难和有关桥与地方上的要事。安步桥一侧桥头立有两方石碑,一方阴阳面双刻,阳面刻“乐助三步擂英溪桥姓名”,阴面题“喜助三步擂英溪桥姓氏”;一方是“重建安步桥碑”介绍建桥的经过和艰辛。永宁桥头立有“奉天诰命碑”,是明正德皇帝追赏建桥人王汝和的文书。广济桥碑则告诉人们桥的始建和重修建时间和重建的过程与原因。通福桥桥头立有两方石碑,一方是《严禁米谷漏海》碑,立于民国八年(1919),一方为建桥碑记,立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暮春,告诉人们通福桥始建于明末,清光绪十六年(1890)初夏遭受飓风袭击,被特大山洪冲击倒塌,清光绪十七年由民众捐资予以重建。该桥重建时,桥下还设置了二把镇邪用的宝剑。宝剑因受咸水雾气腐蚀,1993年剑体断落溪床。此外,年糕桥、渡龙宋桥、溪头桥等三十多座桥桥板侧券或桥面上均有注明建桥时间、桥名、建桥者等文字,如赤溪镇胡井村的中溪桥东侧桥沿券面石楷刻有“清乾隆三十五,十二月吉旦,中溪桥首事萧尚拔言,谢永贵、信士林朝夕修。”等字样,为考证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坐落于马站镇棋盘村村口、重建于清道光元年的榕城桥,桥一侧券面刻有重建桥梁的时间,另一侧券面则刻有“榕城桥”的桥名,可以让人想象,桥所在的棋盘村,在清代也许是一个榕树成荫的好地方。

  独特的建桥技术
  苍南的古桥在建筑上各具特色,既讲究实用、稳固、省料、省工,又注重桥梁结构的韵律美和艺术美。坐落于赤溪镇过溪村的五洞桥,建于宋咸淳三年(1267),是中原桥式与浙南桥式造桥技术在南方交汇、融合的活证,也是宋代桥梁建筑中基于力学与节材双重设计考虑的典范,这样的造桥范例在浙南极为少见。五洞桥全桥共五洞,两侧的两孔采用柱式桥墩,各立三根长短不一的石板条,上横帽梁石压顶,组合成一个“不”字型柱墩,既省建桥的工时又节约建桥用材,既稳固又利排水,体现了南方工匠的精明。桥的中孔处于东海至赤溪内港的主航道,上游要承受山洪激流的冲击,下游要承受潮水海浪侵蚀,上要通行人,下要通舟楫,又要防止船只撞坏桥墩,所以,中孔两侧的桥墩制作采用了北方建桥的常用方法,每墩两端均用规则条石斜砌成长1.20米、宽2.50米的三角体分水尖状,并延伸出两侧桥身,做成船形墩式三角形分水尖状,平面呈“”型,形成实心柱墩,这样大大减缓了水流对桥身的冲击力,确保了桥梁的稳固性。船形墩造桥技术在中原发明150年后传入偏僻的浙南山区,浙南的造桥者,因地制宜,采用变通的办法,分别对中、次孔桥进行灵活设计,充分反映了宋代浙南工匠的聪明才智。
  建在藻溪、赤溪、龙沙、沿浦等山区的蔚文桥、险口洞桥、安步桥、通福桥、广济桥均为单孔石拱桥,但在建造手法上也有所不同。险口洞桥的建造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十多米跨度的拱形,发券用纵联砌置法,错层纵横条石砌置,石砌半圆形拱券,桥身横跨两山之间、深涧之上,其拱身建筑规整,桥高约30米,拱高远远超越了浙南同类桥梁建筑,展示了清代石拱桥建筑的较高技术水平,为研究清代石拱桥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龙沙乡的通福桥,桥拱用浅红色花岗岩条石三七分砌筑,两侧桥墩用块石垒砌成椭圆形护墩,在排洪护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桥桥址的选择也相当科学,选在溪流转弯处20米左右的水流缓和地带,溪流过桥后呈“之”字入海,可以防止海水直接冲击桥梁,起到保护桥身的作用。赤溪镇的安步桥拱圈采用石纵联砌置法,用规则条石七分头砌筑,桥跨13.0米、高7.0米,桥墩两侧用砾石垒砌,呈半圆,桥面用条石七分头铺设以加固桥身,其桥拱的跨度之长,比较罕见。沿浦镇的广济桥、渔寮乡的高垟桥则采用块石单层错缝法构筑,上铺块石路面,拱形优美,路面块石错落有致,与桥边的块石路面相协调。
  建在马站镇与岱岭乡交界处的利济桥,建于清光绪三十年,桥墩整齐的块石砌成,建造在江南平原、江西垟和马站垟的石桥,大多为柱梁式桥和挑梁式桥,但也各具特色。建于北宋政和六年(1116)的龙港镇徐家庄桥,桥墩为三根方柱并列,上横置帽梁。建于南宋景定壬戌(1262)的龙港镇杨家宅桥,桥墩则以四条石柱并列,上横帽梁。建于嘉熙改元丁酉(1237)的雁齿桥,中孔桥墩则以五根石柱为桥墩,五根石柱当中一根直立,两侧两根桥柱向外撇,形成侧脚,上置帽梁石,形成梯形块面柱墩,显得更为坚固。为了便利桥下的船只通行,雁齿桥建筑上特意抬高中间桥洞,中孔桥墩与两端桥墩矢高相差1米,桥面与南北两岸形成较大的坡度,为便利行人通行,又在两侧坡度上再横盖条石,筑成台阶,南端共十四级,北端共十五级,全桥成雁齿形状,雁齿桥也因此而得名。护法寺桥的东、西首桥墩则采用柱形和壁形相结合的砌筑法,中间两墩为柱形墩,壁塌柱不倒,桥依旧坚立,柱倒壁作支撑,柱倒桥不倒,全桥造型古朴,结构完整,始建时代风格突出,是浙南山区宋代早期石桥建筑了典型造作。建于清嘉庆三年(1978)的钱库镇大魁桥,呈南北走向跨龙金运河,桥全长22.3米,宽4.5米,桥面两侧各立二十三组栏杆,栏杆用透雕、浮雕、线雕等多种手法,雕刻有人物故事、花草、禽兽等图案,细部刻画纤细、雕刻技法娴熟,所表现的形象栩栩如生。桥栏的望柱上置坐狮,共计24只,各个坐狮千姿百态,互不相形,或仰或眺或瞻,或张牙露齿或闭目养神,表现了浙南清代石头雕刻技术的艺术水平。马站镇的朱堡桥和榕城桥两桥均用挑梁式结构,为减少桥面石板的长度,桥的两侧桥墩均用条石隔层横竖叠筑,隔层向河道挑出,桥面石板压盖于挑出部分就显得十分坚固,这种造桥方法,在用料上可以弥补桥面石板长度的不足,也便利于石桥面料的运输,充分体现了当地工匠的聪明才智。据当地村民介绍,朱堡桥原来牧童坐在牛背下可以在桥底通过,现在朱堡溪被泥沙填埋了,朱堡桥已不见当年的风采。
  此外,莒溪镇的蔚文桥和南宋镇的清泗桥是苍南仅存的两座廊桥,桥面上均建有三开间的桥廊,前后廊围靠栏,可供人们坐靠休息,廊顶拱藻井,梁架和棚顶板面绘有花卉、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图案,踏步廊桥可以让疲惫的行人感受到家的温馨。
  古桥,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展示着一方人情风貌,每座古桥都是一段活的人文历史,现在古桥越来越少了,但愿人人能够爱护古桥。
 
     
上一篇 ┇ 文字也是一道桥梁 ┇ 下一篇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