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文字是一道桥梁  温州桥梁  
泰顺廊桥的基本情况
作者:佚名

    泰顺廊桥的基本情况
  泰顺县境内山多,溪多,桥也多,据1991年编写的《泰顺县交通志》记载,全县桥梁有958座,仅解放前修建的桥梁就有476座。素有“古桥博物馆”之称。历代勤劳的山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至今还保存有贯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伸臂梁木平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木廊桥等各种式样的古廊桥32座。其中贯木拱廊桥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艺术特征以及悠久的历史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有较多的木拱桥被编入《中国古桥技术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桥梁史话》等权威性书籍。泰顺贯木拱廊桥在我国桥梁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泰顺拥有三项虹桥技术之最:
  1979年11月,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交报告之一即叠梁拱——虹桥。
  1980年10月第三次编写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后部分人员实地考察了浙闽木拱桥。至此,桥梁专家们才确认北宋中原盛行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大突破。发现有较多形制不同于汴水虹桥的木拱廊桥。从此,使尘封了900多年的虹桥结构重现天日。当今,有专家还对这一发现做于计量说:“这一发现无异于在浙闽大地上发掘出了一座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的‘侏罗纪公园’”。当时,专家们还对这一地区的木拱桥认真地作以比较,确认浙南泰顺的木拱廊桥有独到之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中阐述到:“浙江泰顺最大的三滩桥,拱跨42米……”、“而叶树阳桥竟存在了511年之久”。三滩桥的跨度竟达到42米,为跨度最长的木拱廊桥;泰顺叶树阳桥于明景泰五年(1454)建造,1965年建公路时被拆除,历时511年之久,它是浙闽木拱廊桥成熟最早的实例;明雍正《泰顺县志》载:“溪东桥明隆庆庚午(1570)知县王克家建”,系迄今为止发现有确切纪年的木拱廊桥现存最早的实例,泰顺拥有这三项中国虹桥技术之最。

  泰顺县在解放前毁坏或改建的木拱廊桥就有十多座:
  ⑴、下察溪桥(改建)
  ⑵、双神桥(建双涧溪电站时被拆除)
  ⑶、章坑黄碧龙桥
  ⑷、叶树阳桥(65年建泰分公路时拆除)
  ⑸、洪口永庆桥(前木拱桥)
  ⑹、叶山桥
  ⑺、葛家渡桥(洲岭上庄到寿宁的溪上,此桥被火烧了)
  ⑻、积库坟岙桥
  ⑼、苦岭尾桥(县城到寿宁的溪上,火烧)
  ⑽、三滩桥(桥基残毁失修,被风暴雨吹塌)
  ⑾、漈下桥(被洪水冲毁)

  一、现存泰顺廊桥简介(32座):
  至1987年底,泰顺县就拥有桥梁958座,其中解放前修建的桥梁就有476座。素有“古桥博物馆”之称。泰顺县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多、溪多、桥也多。历代勤劳的乡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至今尚有各式各样的古桥梁。古桥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具有独特的造型、风格、艺术特征以及悠久的历史。泰顺县有贯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伸臂梁木平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木廊桥等30多座造型各异的廊桥,尤其是贯木拱廊桥在我国桥梁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溪东桥,俗称上桥,系贯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西200米的东溪上,明隆庆庚午(1570)知县王克家建,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修造。全长41.7米,宽4.86米,高10.35米,跨径25.7米。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式,重檐,屋脊饰龙,四翼高翘,如雄鹰振翅欲飞;长廊,廊屋修长,桥体两侧钉挡风板,呈“八字”形,挡风板色漆朱丹。远眺如长虹饮涧,气吞山河,气势宏伟轩昂,桥内有林剑丹“虹气临虚,影摇波月”的墨迹,此桥是国内造型最佳的木拱桥。
  2、北涧桥,俗称下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系贯木拱廊桥,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63)修造、道光廿九年(1849)四月重修。全长51.7米,宽5.37米,高11.22米,跨径29米,桥屋29间,计88柱。为重檐歇山顶,正脊有龙吻。北涧桥周围环境优美,两株千年古树遮天蔽日,深秋时分,两株古树丹青相映成趣,景致独特。上下两桥并称“姐妹桥”,其结构精巧,造型古朴,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典型的木拱廊桥。1987年国家文物局、天律大学教授杨道明特来泗溪考察上下桥,赞叹两桥是江南第一例,是独一无二的国宝,桥内还存有他“古建文物、民族精粹”的墨迹。
  3、三条桥位于垟溪乡和州岭乡的交界溪上,系贯木拱廊桥,古时候,由三条主梁架设为桥而得名。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绍兴七年(1137)九月十三日重建,现桥清道光廿三年(1843)建,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4、文兴桥,位于筱村镇坑边村,系贯木拱廊桥,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离水面高11.5米。
  5、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宅村,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后多次重建都毁于水患;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横跨锦溪,古名“锦溪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单檐。该桥拱矢斜度较大,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多米。《老百晓集桥梁史话》有载。
  6、仙居桥,位于仙稔乡仙居村水尾,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宏治四年(1491)、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建,现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桥屋十八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0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
  7、红军桥,离泰顺县城西约15里,横跨于浙江省泰顺县与福建省寿宁县犀溪乡李家山村交界溪上,系贯木拱廊桥,建于1954年12月6日,长38.97米,净跨32.87米,宽4.98米,桥台宽6米。桥屋采用七架两廊抬梁式,屋脊装饰简单,用瓦斜靠或用脊砖压栋,檐角微微起翘。该桥风雨板使用的非常多,将桥包的严严实实,最上一层的风雨板设有“望窗”,供人们在桥内往外眺望,并可起到通风的作用,“望窗”的形状较多,有方形、圆形、瓶形、葫芦形,还有五星形。1937年农历3月12日,山洪暴发,当时住在李家山村的范式人、许威等二十四位红军将士及八名家属遭到国民党部队和民团的围捕。在这紧急时刻,李家山村的九位地下交通员,连夜赶制木伐把他们抢渡过李家山对岸,从而得以脱险。1954年,福安地委常委许威拨款1万元在此建造木桥,取名“红军桥”。
  8、南庆桥,位于下洪乡上洪,系八字撑木拱廊桥,建于清光绪年间,又称宫桥,田野有一宫与桥遥相呼应。悬山顶,山花砌墙。桥全长16米,宽4.35米,跨径9米,离水面高5米,桥屋7间。
  9、池源桥,位于横坑秀池源村,系八字撑木拱廊桥,咸丰三年被洪水冲毁,咸丰七年重建,桥身长21.03米米,桥面宽4.27米,离水平面4.40米,桥屋高4.11米,跨度9.50米,8间,二重檐。
  10、霞庄桥,原名望宵桥,系八字撑木拱廊桥,位于横坑乡夹边村霞庄村,咸丰弍年次壬子阳月建造,同治七年九月十七日重修,桥面宽4.43米,桥屋高3.96米,水面至桥面高4.50米,桥长23.49米,跨度11米,九开间,重檐形式。
  11、神水桥,又称城水桥,位于龟湖镇后章岗村,系八字撑木拱廊桥,建于民国三十一年,建桥屋七间,长15.02米,宽4.61米,桥屋高4.83米,跨径11.16米,桥面稍圆背,水面至桥面高5米。
  12、永庆桥,位于三魁镇战州下溪坪村,伸臂梁木平廊桥,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建廊屋12间,中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造型雅朴。
  13、文重桥,位于筱村镇东洋村水尾,为伸臂梁木平廊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屡建屡毁,民国10年(1921)重建。廊屋十一开间,46支柱,桥面宽4.7米,全长26.2米,净跨22.40米。为重檐歇山顶。
  14、南阳桥,又称玉岩桥,位于泗溪镇岩头村,伸臂梁木平廊桥,同治九年建。长41.7米,宽4.6米,高5.9米。为重檐歇山顶。
  15、登云桥,俗称“南门桥”。位于罗阳镇南门外,伸臂梁木平廊桥,横跨泰寿溪之上。明正德(1506—1521)间始建,清代多次重修。全长40米,宽5.4米,两孔跨径共24.85米。由于水流平缓,在溪中砌一青石桥墩,墩上安二屋平挑梁,直角相交,层层向两岸伸出;挑梁上安14根圆木大梁,上建桥屋12间,造型古朴。虽经多次重修,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16、刘宅桥,古称“仙洞虹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系木平梁廊桥,二层重檐。明永乐三年(1405)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全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离水面高3.5米。
  17、三柱桥,位于三魁镇下武洋村,系木平梁廊桥面阔七开间,梁架结构为穿斗式与抬梁式相混合,悬山顶,此桥周边环境优美,溪水潺潺,古树掩映,田野宽阔。全长15.41米,宽4.47米,跨度10.10米,距水面3.20米。
  18、墩头桥,位于柳峰乡墩头溪上,系木平梁廊桥始建年代不详,脊檩上记为清道光十二年重建。长16.36米,宽4.49米,跨径8.70米,离水面高1.60米,东西走向,周围保存有一片古代民居建筑。东桥头建有防火山墙,主体为砖石结构,砖砌法为一顺一丁式。桥屋面阔七开间,32柱,梁架为抬梁式。屋脊压块砖,为仰合瓦顶。两层挡风板,在上层挡风桥上设望窗。桥身用九根大木横架,平梁直径35厘米不等。有桥碑,年代记载部分已破损。
  19、普宾桥,位于雅阳镇新久村,系木平梁廊桥,建于嘉庆廿六年,长13.60米,桥屋宽4.25米,桥屋高3.74米,跨径8.54米。
  20、南溪桥,位于泗溪镇南溪,系木平梁廊桥,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三月十六日重建,桥长20.35米,宽4.87米,高4.85米,跨径6.8米。歇山顶,七架两廊抬梁式结构,廊屋中间一侧设神龛,造型古朴典雅。
  21、包坑桥,位于新浦乡桥头溪村,系木平梁廊桥,建于民国15年,7间,桥长12.717米,桥屋宽3.43米,离正常水位高4.30米,桥屋高3.93米,跨径7.9米。
  22、北洋桥,位于翁山和平村,系木平梁廊桥,全长12.73米,廊屋宽3.38米,桥面宽3.67米,桥屋高3.52米,离正常水位高4.02米,跨径10.33米。
  23、镇东桥,位于城关东门,原为石板桥,系木平梁廊桥,建于明隆庆四年,后改为屋式木平桥,桥长13米,宽4.9米,高4.3米,跨径6.2米,桥屋5间,24柱,单檐,造型简朴,原来一首横楣有“第一流”3字,今已消失。
  24、龙洋桥,位于龟湖镇后章龙祥村,系木平梁廊桥,建于民国5年捌月初三日建造辰时大吉,桥屋长14.05米,桥屋宽4.17米,桥面宽4.41米,桥屋高5.35米,跨径7.05米,桥面1.85米,六间。
  25、毓文桥位于洲岭乡洲边村水尾,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系石拱木廊桥,三层楼阁式,廊屋七间,内设扶梯,重檐歇山顶,屋脊中有葫芦顶,造型别致。
  26、霞光桥,位于横坑乡华洋村,为石拱木廊桥,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咸丰二年重建,同治十三重建。桥屋长17.26多米,跨径13.20米,桥面宽4.42米。桥屋高425,拱卷高730,七间,二重檐。
  27、温洋桥,位于翁山乡温洋村,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冬吉旦,民国二十九年重建,系石拱木廊桥,桥长9.98米,桥屋宽4.35米,桥屋高4.73米,桥面高3.48米,跨径4.62米。
  28、坑口桥,又称泰闽桥,位于岭北上洋村,系石拱木廊桥,全长27.01米,跨径11米,桥面宽4.10米,拱高5米,桥面高5.8米,桥屋高4.76米。
  29、水尾桥,位于岭北乡道均洋,系石拱木廊桥。始建不详,民国捌年重建,桥屋长25.74米,桥屋宽4.58米,拱矢高4米,桥屋高6.20米,跨径9.8米,十二间,重檐。
  30、梧桐洋桥,位于横坑乡梧桐洋,系石拱木廊桥,建造时间不详,待考,石拱木廊桥,桥长9.38米,桥屋宽3.4米,桥屋高3.63米,拱卷高3.95米,桥面宽3.81米,桥屋高3.62米,跨径6.6米。
  31、旂峰桥,位于翁山外洋,系石拱木廊桥,建于民国13年,石拱木廊桥,长22.58米,桥屋宽4.35米,桥屋高4.4米,跨径14.2米,周边环境优美。
  32、桥底桥,位于翁山乡外洋村,系石拱木廊桥,宋代始建,民国十八年重建,桥屋宽4.32米,三开间,桥屋长9.02米,跨径3.32米,桥屋宽4.46米,离水面高2.27米。
  33、漈下桥,又名福庆桥,在南浦潘洋村,内联四邻诸乡,北通文成县,长44.1米,宽4.8米,高12.7米,单跨32.2米,桥屋16间72柱,中央部分分矗起三层楼阁,桥头有碑,略谓旧桥毁后已久,清道光廿八年(1848),里人利用旧桥址重建,不数年又被大风、洪水摧毁。清光绪六年(1880)由乡中绅秀龚玉峰、夏作霖、龚玉岑、夏霖、夏发海、夏荣瞬、夏青侣为首捐资重建,加固桥基,改名福庆桥,桥内两厢壁画有十殿阎王图。民国11年6月进行重修,1990年9月被特大洪水冲毁。
  34,双神桥,在仕阳章成双神村,是联结仕阳、洋溪、大安等乡的桥梁。旧桥建于民国26年(1937),1949年为烧毁,1955年在原桥台上重建。新桥长47米,宽4.8米,高12.7米,跨径30米,桥屋15间64柱,是泰顺解放后修复的唯一的木拱桥,其结构和造法与古桥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屋面简朴无华,桥面及屋檐皆成一字形,同仙居桥相似。1989年底由于造双涧溪水电站被拆除。
  35、太平桥,位于城内东大街学前溪,始建于明正德间(1519)。嘉靖廿九年(1550)重修,尔后又几经修缮,都是屋式木平桥。知县潘仲兰撰《重建太平桥记》夸该桥造型之美是一县之巨观。1963年,石块路改为砖块路时,拆旧木桥,改为砼质桥梁。
 
     
    资源来源——  
            
     
上一篇 ┇ 文字也是一道桥梁 ┇ 下一篇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