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文字是一道桥梁 舟山桥梁 |
岱山的桥 |
作者:李慧慧 |
|
一 岱山岛上桥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建桥头资福桥、高亭大浦口永兴桥。乾隆间,建石马岙河清桥、桥头南望桥(石桥)、东沙新道头万善桥等。民国期间有张家桥、闸口桥、小高亭桥等。解放后,随着公路、海塘兴建,建造以公路桥、碶闸桥为主。 在外司基龙山脚下有一座“太平桥”,为东西走向,桥下有河水流过,在桥一侧,有一石碑,记载着这座桥的来历。据当地百姓说,这桥是当地郑家第一代祖宗郑大章建造的。郑家的族谱上有记载。据说,郑大章是个良善之人,看到百姓们往返两个地方很不方便,有要紧的事儿还得绕远路,便造了这座桥。 这座太平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为双孔石板平桥,通长7.4米,宽1.8米。在桥的南侧石条厚度上刻“大清乾隆伍拾陆年造”。太平桥是司基村的交通要道,也是岱山境内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双孔石板平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二 岱山岛际间的跨海大桥,与公路桥、民间桥相比,似乎承载的使命更大,也吸引着人们更多的目光。 从仙洲桥建成开始,岱山岛际桥才一座座形成。这么说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岛,真正实现小岛与大岛的连接,实现小范围跨海的,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那之后,小一点的如峰景湾大桥,规模稍微大一点的江南大桥、官山大桥陆续建成,而今秀山大桥也将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岱山至舟山本岛的海上航行时间将缩短至15分钟。 仙洲桥,原名叫对港山桥,坐落在高亭沿港中路与对港山之间。从原始木板桥发展到钢筋水泥的平桥,再从混凝土两孔平桥发展到如今气势宏伟的三孔上拱桥,先后经历了五次修建建造。 1974年7月,对港山第一座铁墩钢管木板桥动工兴建。上世纪80年代,对港山从单纯水产加工基地扩展成为渔业综合发展基地。1984年5月,拆桥再建,于翌年7月建成。建成后定名“仙洲桥”。2003年,县政府将仙洲桥新建列入全县重点工程项目之一,6月20日,开工重建。工程总投资1200万元,8月20日完工,总长91.84米,其中主桥长55米,宽22.10米。 三 站在峰景湾大桥看落日是岛城摄影爱好者最喜欢的,峰景湾大桥本身也具文艺气息,算是岱山难得的精美的桥梁之一了。大桥位于县城高亭山外村与山外山岛际之间,总长107米,宽度12米,其中车道宽9米,人行道宽各1.5米,设计行车速度15千米/小时。 峰景湾大桥工程于2005年开工,同年12月竣工,翌年1月验收合格通车。与别的桥相比,峰景湾大桥除了桥梁采用花岗岩护栏杆外,桥栏左右两边的护栏上各配有19幅各种海洋产品石雕图,每幅图雕刻得栩栩如生。 秀山大桥、官山大桥还未成形的时候,岛际桥中,除了仙洲桥、峰景湾大桥,最吸人眼光的应该是江南大桥吧,这三座岛际桥,投资最大的也是江南大桥,总投资5513万元。 位于大蒲门村与江南岛之间,横跨蒲门水道的这座江南大桥,桥身是让人感到舒服的天蓝色,属于海洋的蓝色,全长599.04米,桥宽12米。主跨桥(拱架)长192米,采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座采用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 有些桥,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仍静静地待在乡间,默默地承载着自己的使命;有些桥,则已永远消失成为了传说;有些桥,如那些后来形成的仙洲桥、峰景湾大桥、江南大桥,正在形成新的传奇。而那些仍在建设中的秀山大桥等,人们正在期待它的形成,期待它带来新的变化。 |
||
上一篇 ┇ 文字也是一道桥梁 ┇ 下一篇 |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