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文字是一道桥梁  泉州桥梁  
蓝溪架起道道彩虹
作者:佚名

    悠悠蓝溪水,流淌着古老茶都的“城事”记忆……1963年建成城西大桥,1982年筑造龙津大桥、1991年建设颖如桥……半个世纪来,数座新桥在茶乡城区凌空飞架,它们或跨河而卧、或拔地而起,见证着城市成长的历史,托举着茶都未来发展的梦想……
  蓝溪架起道道彩虹
  本报讯 (记者苏高明)从解放初城区仅有一座城西桥,到上世纪80、90年代9座新桥陆续建成;进入新世纪,城区二环路新开辟5座大桥,在茶乡人民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日前,记者走访县志办,那一幕幕生动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每三公里一座桥
  蓝溪水抱城而过,以出产蓝草而盛名,千百年来,哺育了茶乡子民。而蓝溪水上的座座桥梁,则如同道道彩虹,横亘蓝溪之上,至此茶乡城区段约平均每隔3公里建有一座桥。
  龙津大桥位于县城南后安渡,初为浮桥。1982年10月新桥动工建造,把旧城区与后垵连成一片。
  1991年1月,县委、县政府成立龙湖开发区指挥部,负责开发长3.1公里,宽0.5公里的区域,开发面积1.55平方公里。11月,美寮开发区办公室正式揭牌,西大桥沿溪至铭选大桥,以及新安路安溪一中环岛至颖如大桥的开发建设也拉开序幕。大桥挺立在哪里,城市骨架就拉伸到哪里,道路就畅通到哪里。
  进入新世纪,茶乡经济迅猛发展,新城区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车人流量日渐增多,给古老的龙津桥带来巨大压力,改扩建已势在必行。
  1995年12月,凤城悬索桥建成通车。索桥以其高耸挺拔的桥塔,柔美有力的主索,轻显如带的桥面,谐调鲜明的色彩,构成简洁悦目的造型,成为城区一道宏伟景观。
  2004年10月,县交通局迅速调集全县公路工程技术骨干,形成了大桥的8项12个改扩建龙津大桥方案。2005年1月,工程委托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上海城兴市政设计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进行设计。
  2005年,龙津大桥进行拓宽改造,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大大改善了城区两岸的交通出行。
  2006年5月,一座新颖美观的龙津大桥竣工交付使用。新大桥人行道设计将茶乡浓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其中,人行道上,雕刻着茶具、茶山、采茶等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茶文化图案;桥护栏上,则以钢化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并在玻璃上雕刻古诗词曲,显示茶乡浓郁的文化特色。
  2004年10月30日,改扩建后的城西大桥竣工并正式通车。一座造型优美、宽敞明亮的新城西大桥,呈现在茶乡人民的面前……在蓝溪两岸景观生态廊道中,桥依着河,河恋着桥,在城市水岸空间里彼此映衬。河轴线在城市交通和景观环境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颖如大桥、铭选大桥、铁索桥、蓝溪大桥等7座新建大桥,以及铁路桥,与原有的西门大桥、龙津大桥一起,如10道彩虹抛向蓝溪两岸,不仅使跨江发展新区成为可能,而且方便了交通,美化了城市……
  新桥见证城市发展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行走在龙津大桥人行道上,大桥上消夏的人们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桥梁搭造一个宽阔顺畅的交通环境,成为美丽的城区一道亮丽风景。
  家住后垵谢英忠,现在龙湖小区做建材生意,过去要摆渡到城区做生意,很不方便。“龙津大桥建成通车后,摆渡乘船成为历史,我的生意越做越好,凤城也变得更加繁华与热闹了。”
  忆记上世纪80年代,夜色时分,倚河远眺,一边是高楼林立的河滨北路,一边是略显寂寥的河滨南路。时至今日,后垵人民还有一句口头禅,把到河滨北岸说成是“进城”,这其中包含对往日蓝溪两岸发展不对称的一种心理反应。
  “以前,从泉州到安溪县城,只有龙津桥、南门桥可通行,现在座座桥梁通城区,方便得多了,交通顺畅,好进也好出了。”泉州出租汽车的士老司机赵珠珠深有同感。从宽阔笔直的二环路大道驶入城区河滨南路,富有诗意的龙津大桥,造型别致的铁索桥,总会令初到茶乡的客人眼前一亮。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茶乡城区大桥在建设之初偏重于实用功能,景观性考虑不足。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茶乡桥梁在成长。“大桥就是我们的孩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它不是冷冰冰的,同样是有生命的,展示茶乡城建的新水平,也是茶乡形象的新代表。”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钢筋混凝土桥到全钢梁桥,从仅二车道通行到双向六车道,从平板式钢桥到铁索桥别致造型,城区蓝溪之上的桥梁相互辉映,加上两岸建成的诗词长廊,构成为茶都别样的风景。
  两岸一体同发展 城区建设大提速
  本报讯 (记者苏高明)在茶乡人眼中,蓝溪桥梁增多了,变美了。茶农、茶商无不纷纷感慨:“一座桥,连接的不仅是交通,更是经济带。城区一体发展的空间大大缩短,有助于人员、项目的流动……”
  从明清两代旧志的“城图”中,我们约略可以看出城署的“规模”:东至先声小学一带,西至信用联社周围,南至文庙附近,北至妇幼保健院南面,城区面积不足0.4平方公里。
  记者从县志办获悉,在茶乡千年城史中,城区地理空间的变动,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局促的区域内。进入新世纪,对城西大桥拓宽改造,沿蓝溪北岸、往湖头新城方向,开始形成一条单向街,单位职工集资房和城区居民自建房拔地而起,城区西区延伸了半公里左右。
  上世纪80年代起,龙津大桥动工建造,凤城铁索桥开工,兴建颖如大桥……城区先声开发区的成功开发,茶乡首次开发性建设拉开了序幕。1990年底,先声开发区首期建设任务完成。
  1991年初,建设者的目光瞄准了旧城对岸的龙湖。与此同时,同美开发区则承担着北石三角洲、北石格工业园至同美村童仔寨和蓝田移民街的开发任务,总开发面积44万平方米。先声、龙湖、美寮、同美、后垵五大开发区全面建设,小城焕发出无比的青春力量。
  2002年12月,总投资1.8亿元、与龙津大桥交接的城区二环路正式开工,一年后竣工通车,城区面积猛增至15.5平方公里,茶乡进入一个全新发展进程。
  此后,登科小区,龙苑新村、世纪广场、亿龙城市花园等一系列新区的建设,党校片区,东岳片区、中百片区、工会片区、凤麓片区、大同路西片区、中山街东片区等旧区的改造,以茶叶公园、河滨公园、凤山森林公园等项目的实施,新世纪茶乡城区“生态型”、“园林式”目标逐步实现。
  龙津大桥一路向东,二环路近在咫尺,东西二环路的对接,参洋片区解除了受困于交通的障碍,中国茶博汇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桥梁延伸了城市的空间,“大县城”新一轮规划区包括凤城镇、城厢镇、参内乡、官桥镇和龙门镇等区域,用地规模达38.4平方公里。
  2010年,茶乡城区总人口突破30万,城区在进一步延伸,新一轮城市发展格局在持续中,“桥”和“城”、“水”紧密相依,蓝溪两岸花岗石堤,形成总长4.2公里环城路,犹如两条婀娜多姿的玉带,飞洒城市的韵律。
  桥梁的建设,让“昔日天堑”成为通途,使茶乡“大县城”建设加速再加速。海峡茶博园、参洋片区、中国茶都……两岸精品片区加速绽放。大桥,伸出了有力的臂膀,延展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桥连“侨心”
  本报讯 (记者林爱娥)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县城的拓展及中国茶博汇、海峡茶博园、中国茶都及参洋片区建设需要,去年来,我县对位于城东,由我县侨亲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捐建的铭选大桥实施改扩建。
  众侨踊建桥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海外侨亲掀起捐资建桥热潮。1979年10月,魁斗镇华侨捐资建成奇观大桥;1983年,侨胞林道远、林英亮等人捐资修建美光大桥;同年冬天,华侨又捐资在龙门镇榜头村建成榜头大桥。
  进入90年代,安溪华侨又捐建一批规模较大的桥梁。湖头镇李尚大、李陆大昆仲为实现其父遗愿,解决湖头城镇乡亲过河行旅不便的问题,于1991年捐资建和声大桥。1993年,侨亲李陆大又以其子女振羽、鸣羽、华羽名义,捐资300万元兴建颖如大桥。该桥横跨晋江西溪,连接城区后门榕与城厢镇砖文村,长通八方之利。
  “桥”的那头,在天涯海角遥远的地方,“桥”的这头,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生活的可爱故乡。在青山翠野之间,在蓝溪碧水之上,如飞鸿掠影,如彩虹卧波,如巨龙奔啸而来……从1949年至今,我县热爱家乡的侨胞在故乡共捐建桥梁160多座,不但大大方便了家乡人民的通行,而且把山水茶都点缀得更加美丽。据了解,在众多由华侨捐建的桥梁中,桥长超100米的,有官桥镇的石壁大桥、上苑大桥;龙门镇的金狮大桥、魁斗镇的蓬州大桥;金谷镇的渊兜大桥、汤内大桥;湖头镇的溪美大桥……
  桥连侨亲情
  茶乡的桥是“连心桥”,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桥梁,是茶乡海外乡亲用情和爱写在故乡大地的丰碑;每一座侨胞捐建的桥梁,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都凝聚着海外游子情系家园的一颗颗赤心。“就拿铭选大桥来说,本身就维系着一个家族的情感与心血。”县侨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时间追溯至建国初期,官桥镇善坛村尚未通公路,村民出门都靠步行,物资则靠肩挑背负,生活很是艰难。祖籍官桥的侨亲钟铭选,先后出资捐建善坛村桥梁和乡村道路,助建赤岭芦汀大桥及戏院,助建侨联会所等。
  改革开放初期,钟铭选又捐资修建通往善坛村长8公里的公路,并捐赠购置汽车,方便家乡人民来往通行。
  钟铭选热心捐办家乡公益事业,其儿孙继承先辈遗风,并发扬光大,先后捐赠巨资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一弯蓝溪水把茶乡县城分割成两半,随着社会的发展,急需架设沟通两岸的桥梁。
  1994年,钟铭选的儿子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赠人民币800万元,在城东圆潭建造横跨蓝溪的大桥——“铭选大桥”。这座桥桥形如彩虹,造型新颖别致,雄伟壮观,为全省第一座。铭选大桥的建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极大贡献。
  “小时候要到河对岸去,都要搭渡船,碰到发大水的时候就得绕很远的路才能过去,很不方便,建好后蓝溪两岸往来就方便多了。”家住过溪村的赵老伯说。
  “附近的人对这座桥很有感情,但是拆了再扩建以后,这里的交通将更加方便,沿河的景观也就更加漂亮了。”
  城区桥梁史铭选大桥
  位于县城东部,1994年1月,由钟江海、钟明辉昆仲捐资800万元兴建。为纪念其先严,取名“铭选”。桥长240米,桥面行车道9米,两边人行道各1.5米,主跨90米中承式钢管砼+2×边跨50米上承式木架拱,1995年7月竣工,包括配套工程总投资1000余万元。桥形如彩虹,造型新颖别致,雄伟壮观,全省第一座。
  颖如大桥
  位于城东后门榕。1991年,由侨亲李陆大以其子振羽、女鸣羽、华羽名义捐资300万元(占总投资64.5%)兴建,振羽兄妹为报其母慈恩,以其慈母颖如命桥名。桥长324米,桥面行车道宽9米,两边人行道各1.5米,9跨35米,预应力T形桥梁,砼灌注桩。1993年3月竣工,总投资465万元。
  龙津大桥
  位于县城南后垵渡,宋绍兴八年(1138年),安溪县令倪察始建,初为浮桥。时隔60年后,县令赵师戬改建为石址木梁桥。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由继任县令龚晏建成,桥面上建有长廊式盖屋43间,以朱熹标题“清溪八景”的“龙津夜月”命名为“龙津桥”。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湖头李氏先祖李森曾捐资重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大桥被水冲毁。
  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10月新桥动工建造,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净跨40米,下部为重力式石墩。北台为空心台,设一净跨9米的圆弧拱以备环城路(今河滨北路)与桥立交之用。桥长251.23米,宽12米,高15米,把旧城区与后垵连成一片。2005年,龙津大桥进行拓宽改造,在原大桥的下游加宽一座14.5米的桥梁,其上部结构为1×20米简支板梁+(42.5+3×43.6+42.5)米等截面预应力箱形连续梁,下部为钻孔灌注桩基础,花瓶式桥墩,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与改造的旧桥桥面组合后,成为一座拥有21.5米宽的双向6车道,两侧各2.5米的人行道桥梁。2006年5月竣工。为泉州市第二宽的桥梁。
  凤城悬索桥
  位于县城西部。横跨晋江西溪,南接新华路,北接龙湖开发区。桥长310米,宽4米,边跨2×75米+主跨150米,基础为钻孔桩,墩高10米,墩上接23.29米门式桥塔,塔门处设观景平台,桥面宽3.5米,载重10吨,重力台+重跨索塔(砼灌注桩)。1994年5月开工,1995年12月竣工,总投资450万元。
  城西大桥
  又称西门大桥、安溪大桥。位于县城西部祥云渡。横跨晋江西溪,连接祥云与北石两岸。宋时,附近有凤池桥,县令杨承祖建于开禧年间(1205—1207年),朱熹的学生陈宓于嘉定三年(1210年)出任安溪县令后,将桥改建为石址木梁桥,在桥面上盖有廊屋46间,后被大水冲毁。安溪大桥长237.88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1米,高12.4米,为8孔9墩台钢筋混凝土T形梁,下部为沉井基础。1962年10月开工,1963年6月15日通车。随着经济发展,该桥负荷量较大,桥面偏窄。2003年10月,在原桥上下游各进行同跨数同跨径的两车道拓宽改造,为预应力空心板梁、单桩柱式墩台梁桥,载重标准为汽车20吨、挂车100吨。2004年10月30日,大桥竣工并正式通车。加宽后的大桥桥面组合为6车道,净宽21米,两边各建有净宽1.75米的人行道,造型优美、宽敞明亮。
  清溪大桥
  位于县城西部。横跨晋江西溪,连接上场、吾都与美法村两岸。因地处清溪与蓝溪的交汇处,故取桥名为清溪。桥长275.06米,桥面行车道宽9米,两边人行道各1.5米。8跨×20米+3跨×35米,T形梁+预应力T形梁。1992年开工,1994年10月竣工,总投资430万元。
  蓝溪大桥
  位于县城西部的清溪大桥的上游。横跨蓝溪,故名。南接同美、美法工业区,北连德苑工业园。桥长200米,载重标准为汽车20吨、挂车100吨,桥面行车道12米,两边人行道各1.5米,是福建省最新设计的下承式钢管拱桥,钢管拱形犹如彩虹,颇为壮观。1998年10月动工兴建,1999年9月29日剪彩通车,总造价818万元。
  仙苑大桥
  位于县城西部吾都开发区西。横跨清溪,连接吾都与仙苑两岸,桥长240米,宽6.8米,高11.85米,桥基为砂砾,分7孔,净跨30米,为当今县内最大型石拱桥。该桥为民办公助集资建造,1981年1月通车。
  二环路桥梁
  2002年城区开辟二环路,共兴建中标大桥、兴安路立交桥、庆山高架桥、员宅大桥、芹坑口大桥5座。
 
     
    资源来源——  
          http://www.anxinews.com/content/2011-10/25/content_3806155.htm  
     
上一篇 ┇ 文字也是一道桥梁 ┇ 下一篇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