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文字是一道桥梁 泉州桥梁 |
永春县古桥梁 |
作者:佚名 |
|
宋至清,永春有桥140座,其中宋建32座,元建14座,明建15座,清建23座,建筑时间不明的56座。
一、云龙桥在县城东南隅桃溪上,原名知政大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历代均有修建。1978年,在原桥东侧10米左右,新建为空腹式双曲石拱桥,改名为永春大桥。 二、通仙桥 通仙桥俗称东关桥,在县城东去10公里,飞架在东平乡东美村的湖洋溪上,下游不远就与桃溪水汇合。该桥是闽南一带罕见的长廊屋盖梁式桥。桥长83米,宽5米,2台4墩5孔。系用青花岗岩石条,齿牙交错榫合叠压成船形桥墩,墩下大松木作卧桩,以荷载整座桥梁,称“睡木沉基”。枯水期,水浅木现。墩上用巨石叠涩三层砖墙砌体,以承架大梁。每个桥孔分上下两层铺架大梁二十二根,每根大梁长16至18米。直径30至40厘米。梁上的桥板、护栏、柱檩、雨蓬、屋架、橼桷全为木构。有20套整齐的木屋架,共25间。明弘治十三年(1500),里人颜尚朝修建桥屋。正德三年(1508),尚朝之子时静于桥上砌砖为路,列椅两旁,以供行人休憩。清康熙十八年(1680)续修。乾隆四年(1739),里人尤元愈、尤锡观、尤锡兰重修。清光绪年间,李俊承捐资再修,有石刻碑记。以后又经多次修葺,现尚完好。1982年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1984年省拨款维修。桥头有碑刻5方。 三、龟龙桥 在县城西北6公里处的高垄村。南宋绍兴间僧法师募建。明嘉靖三年(1524)、三十一年(1552)两次重修。清初圮于水,乾隆二年(1737),尤元愈及子锡观、锡兰重建。系二台四墩五孔石梁桥,全长27.7米,船形桥墩,墩上叠涩,桥面用大石板铺盖,保留宋代桥梁建筑特点。有碑刻二方。本世纪60年代,为过往汽车,用钢筋混凝土加宽桥面。 四、通德桥 又名永安桥,枣岭桥,在吾峰乡枣岭脚与过路仙交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为古代永春通德化的官路大桥。明正德十五年(1520)、清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元年(1736)、道光十九年(1839)数度重修。为一墩二孔梁式大石桥,长31米,宽3米。每孔各有五条大石板横跨其上,石板长8.3米,宽0.68米,厚0.5米。桥头有清道光十九年碑刻二方。 五、登龙桥 在桂洋乡坑口。宋代林国材建,系单孔石拱桥。长10米,宽3.6米。现在是桂洋乡新岭以内各村通往县城的公路桥。 六、姑嫂桥 在东平乡冷水村,为横跨山涧上的三条各1.6米长的石板桥。相传为水磨村姑嫂二人积纺织之资所造,故名。桥上镌有“女弟子黄十八娘造此桥”。 除上述6桥外,比较有名的还有: 东岳桥。又名龙津桥、东渡桥。在桃城镇桃东村,1987年扩建,改名东门桥。 马跳桥。又名高骞桥,在蓬壶乡和锦斗乡交界处,50年代改建。 观澜桥。又名莘田桥,在达埔乡建国村。 壶口桥。在蓬壶乡鹏溪村,1976年改建。 下炉桥。在一都乡黄沙草洋。 登瀛桥。又名登云桥、仙溪桥,在湖洋乡溪东村。 桃源桥。在湖洋乡桃源宫边。 七星桥。在达埔乡红星村,1986年冬重修。 石井桥。在一都乡任田村。 龙门桥。又名隘桥,在永春、南安交界处的鱼目隘。 |
||
上一篇 ┇ 文字也是一道桥梁 ┇ 下一篇 |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 |